公告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雁过留声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与学 > 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时间:2014-08-18 23:56:20  来源:  作者:  本文已影响:
27+30,是笔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因此把这部分内容放在笔算之前,只教学口算;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学生掌握要困难些,所以一年级先教笔算,二年级再进一步要求会口算。这样使学生既能学好笔算,又能形成较强的口算能力。

4.适当注意估算。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中,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的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如估计一定空间的人数,一段距离的长度、一个房间的面积、一定款项可购的货物数等等。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复杂的计算都可以由计算机或计算器来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估算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人们在使用工具进行计算中,由于操作上的失误会使计算结果有很大的误差,这就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估算能力,能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是否在正确结果的范围内)进行判断,并对其合理性做出解释。另外,估算还可以用于平时的计算,在计算前对结果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合理、灵活地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计算后对结果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获得一种最有价值的检验结果的方法。所以估算能力是现代化社会生活的需要,是衡量人们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重视、加强估算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义务教材已经引入了一些有关估算的教学内容,这在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教材在处理这一内容时,考虑到教师接受的具体情况,所安排的估算内容只涉及到计算。具体做法是:在传统的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基础上,在多位数四则运算中教学简单的估算及运用估算对四则运算的结果进行粗略的检验。

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虽然数与计算教学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计算的认识和要求也在不断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数与计算教学做进一步的研究,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1.进一步删减笔算内容

由于先进而简便的计算工具的逐步普及,社会生活对笔算技能的要求正在逐步降低,计算教学中的笔算教学也必须进行改革。虽然义务教育大纲删减了一些教学内容,降低了对大数目计算和多步骤繁难计算的要求。但是,笔算内容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大。而且从目前来看这些笔算内容并不都是最基本的。如,乘、除数是三位数的乘、除法。这些笔算算理、算法和相应的数目较小的计算基本相同,只是数目变大了。再如,一些步数比较多的计算。如三步文字题、四步整、小、分数混合运算等。对于前者可以进一步研究处理的方法,后者则可以删减。这样就可以腾出时间,教学那些与社会发展要求相吻合的、更有用、更有价值的内容。

2.进一步加强数的意识的培养。

所谓数的意识是指对数的含义和关系有所了解,对数的相对大小有所理解,对数的运算及其产生的效果有直观的认识,对周围事物能够有一个数量上的概念。义务教材在培养学生数的意识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有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例如,如何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能够有一个数量上的概念,加强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可以通过丰富的反映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数概念,使学生认识到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学会有意识地从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加强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对于估算,专家学者都认为在小学数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习一定的估算知识,培养一定的估算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小学数学中估算内容仅作为选学内容来处理,且由于这部分内容在编排时,呈现的形式比较单一,在整套教材中没能体现出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的完整意图,使教师认为这部分内容可有可无。笔者认为要加强估算,首先应该把估算作为正式的必学的内容确定下来,使估算能力的培养得到基本的保证。第二要把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教给学生。教材的编排要体现这一点可以结合计算进行教学,也可以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第三在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以后,要安排让学生应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以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4.丰富计算能力的内涵。

计算能力不仅仅指会用笔算、口算等进行计算,以及计算得正确和迅速。它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至少它还包含对口算、笔算、珠算、估算等多种计算形式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合的计算形式,它还应包括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简便,等等,在这方面我们应该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

5.适时引入计算器

计算器或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使用的意义,国际数学教育界已经有了比较一致的观点。即“计算机或计算器的使用,能代替机械性的计算,使学生把时间和精力转移到理解数学、探讨数学和应用数学上去,使数学学习变得更有趣、更容易、更广阔、更加丰富多彩。”“计算器以及口算、估算的经常性使用,可以帮助儿童发展计算的更结合实际的观点,并且使他们更加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在我国小学数学中引入计算器的时机已渐成熟。但是什么时候引入比较合适,在什么范围内允许使用,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计算器的使用有它的优越性,但是也要认识到,计算器不能代替计算的基础知识,不能代替口算和基本的笔算。如果一个学生连基本的计算方法都没掌握,他就无法对计算结果进行判断。基于此,我们可以考虑在小学中高年级引入计算器,允许学生在进行统计计算、求面积、体积计算、解答应用题和验算时使用计算器。以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正确率及学生的学习兴趣。

________________

主要参考资料: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学习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99年10月第1版。

2.《美国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94年12月第1版。

3.《小学数学教学论》周玉仁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99年4月第1版。

4.99年1月《课程·教材·教法》中“关于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回顾与思考”作者:刘意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5.98年10月《课程·教材·教法》中“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作者:卢江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

上一页  [1] [2] 


上一页  [1] [2] 

上一篇: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中应用题的内容及编排的基本情况 ; 下一篇: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百度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谷歌
栏目更新
淘宝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