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把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欢乐带给儿童,在儿童心里激起自豪与自尊,这是教育的第一信条。”在练习、总结过程中,大量作业和过度训练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掌握,运用多媒体趣味化课后练习,可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我设计《混合加减》练习课时,创设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环节,电脑显示出9个方格,我告诉学生方格后面有一幅非常漂亮的图画,但如果想看到方格后面的事物,就必须正确答出每一个方格的题目,答对一题,展现出画面的一角,9个方格的题目全答对,才能看到一幅大象图。学生对这次练习课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玩中学”,“学中玩”,积极有效的完成这节练习课。这种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相结合的练习方式,配上轻松的音乐与画面,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总结了新的知识。 三、扩充信息,拓展思维深度,发展学生能力。 1.精选内容,充实课堂。 低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头脑中储藏的表象材料还不丰富,处于无意想象向有意想象的发展阶段。故事不但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美好向往,而且还可以促使他们有意想象的健康发展,培养初步的创造能力。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配合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我设计制作了一些“数学故事会”的动画投影,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和有趣的知识,介绍好的学习经验,指导学法。如“数字的由来”、“有趣的数学诗”、“华罗庚、陈景润的故事”、“常用速算法”、“奇妙的0”等,这些对增加学生知识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不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增加了教学的容量。 2.实践参与,锻炼能力。 数学活动课是学生全体参与、开发智力的大课堂。在数学活动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声形、图文并茂的特点,课堂效果收益更大。如:《有趣的拼搭》一课时,为了训练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动手操做能力,我设计了一堂活动课,用多媒体出示了一组有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等组成的图形,如:鸡、鸭、树、狗、交警、亭子等,让学生们当场拼图。然后引导学生把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人物、动物、植物等,在大脑中想象出来,并说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用什么图形表示物体的那一部分。让他们自己讲、自己拼,看谁拼的好、拼的多。学生们拼出了机器人、火车、锤子等不同的物体,兴趣很浓,手脑并用,个性爱好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发展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充分利用条件资源使用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恰当地选取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出最大功效,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创造性人才。 上一页 [1] [2] [3] 上一页 [1] [2]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