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雁过留声
|
RSS
首页
资讯
教与学
教学资源
精品资源
高考真题
中考真题
分类汇编
购物
在线考试
好域名
收购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教与学
>
教学论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化”的实践与研究
时间:2014-08-18 23:56:48 来源: 作者: 本文已影响:人
成立心理辅导站、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教务处、政教处予以一定的配合。学校在行政会议、教师会议、
班主任
会议、教研组长会议上加强宣传,教科室还专门编印《学习资料》,撰文《提高认识,积极开创心理健康教育新局面》、《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绿化我们的心理》等,强调学校德育工作必须真正从学生的"心"出发进行定位,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基础,不断深化学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从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在德育过程中的运用,开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我校2400多名学生来自各类家庭,学生认识上存在着差异性,思想品德和行为上的差异性就更大。即使是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其思想上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成绩差的学生,其思想品德状况往往在日常行为中容易表现出来。成绩好的学生,其思想品德往往不容易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来。他们通常存在着自私自利、高傲自大、性格脆弱、人际关系淡薄等等弱点和问题。然而我们的学校德育通常只注意外在的行为要求,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以及各种纪律、卫生、体育等活动竞赛。教育过程中存在三多:说教多、灌输多、管压多。教育者把自己当成主导者、权威者,学生总是在被动的接受教育,因而极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和言行不一。
我们觉得要改变这种德育状况的关键在“外化”和“内化”的紧密结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在德育过程中的运用,努力使学校德育工作达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外化注重知和行的改变,内化注重情和意的转化,只有这两者的结合才能促使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而能够有效地联结这两点的应当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管人在于管心,管住了心就能管住人,管得了人不一定管得了心。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德育工作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德育工作必须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是无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自卑的人,缺乏上进性;不信任他人的人,无法搞好团结;推卸责任的人,必是违反纪律的人;有嫉妒人格障碍的人,容易造成偷窃;有敌视人格障碍的人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等等。为此,我们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来促进德育工作无法解决的学生思想品德问题,实质上又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具体有以下一些做法:
(1)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开展班集体心理辅导。每年级每一位班主任选择班集体心理辅导的一块内容进行备课,每两周一次辅导,各班交叉上课。通过自我意识的心理辅导,指导学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集体心理辅导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责任感,学生从自身认识的角度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人际交往”的心理辅导,使学生学会怎样处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以及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学会尊重、理解,形成团结活泼的良好氛围;通过“情绪”心理辅导,使学生丰富了情绪体验,学会调控情绪,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多方面情趣,抵制了不良嗜好,提高了学生的承受挫折的能力等等。
(2)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心理辅导。集体心理辅导主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其功能是发展性和预防性的。个别心理辅导,主要是帮助学生的解决个别心理问题,以补救性和矫正性为主。本校心理辅导室通过对学生心理测试,建立了三分之二以上学生的心理档案,客观地了解学生的个性、智力、人际关系、学习适应性、学习能力,这样可以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心理辅导室在每周一、三、五下午第三节课开放,由六位通过专业培训的教师轮流值班。辅导教师在辅导过程中掌握“尊重、理解、同感、保密”的八字原则。这与传统的德育原则有很大的区别,它使学生愿意到这里来倾吐衷肠。来访的学生中,大多数是被老师看成是思想品德有问题的学生,通过分析,其实都是一些心理发展上的问题。
在个别心理辅导中,辅导教师十分注重辅导的技巧,积极关注,学会尊重,真诚相待。从注视目光、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空间距离等等方面把握到位,使辅导效果明显。
(三)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教学过程的结合,促进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和方法的同化。
学科教学是建立在心理科学基础之上的,因为“心理学科跟教学论是紧密相联的,有的甚至很难区别哪些属于心理学范围的,哪些现象是属于教学论范围的。”⑥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学、健康学的知识体系和方法,它与学科教学都有一个共同心理学基础。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45分的课堂学习中度过的,所以学科教学过程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人格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学科教学方法的同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显得格外重要。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情感、意志有机结合的整体心理活动过程。作为个体发展的一种基本素质,心理的健康和人格的健全绝不是通过一门课程就可以实现的,它必须借助于各学科的协调配合和教学过程中的全面渗透。
我校除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和心理辅导活动外,学校提出所有教师应在各科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本身、结合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人格影响与心理疏导。各学科的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氛围,从不同方面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课堂教学过程是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疏导,对各种心理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的主渠道,教师要根据各科教学的特点,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积极开发学生的智力,引导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动机,帮助学生调整和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实践中我们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操作:
1、从学科知识点上去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积极培养学生的良好认知能力和体验水平。如
语文教学
中,通过选择典型的文学内容,开发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再造想象,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促进情感、思想、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写好心理日记,或写心理感受的系列作文,开辟学生心理发展的一条“绿色通道”;
数学教学
中,既可训练学生感知、记忆、想象能力及良好的思想品质,又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英语教学
中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加深学生的情景活动体验,加强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音乐、美术教师在教学中于注重学生情感的陶冶、丰富想象力,培养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良好审美心理;
体育教学
注重学生的协作精神,意志品质和竞争意识及良好竞争心理素质的培养。
2、从学科教学过程和方法上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素,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和方法内化在课堂教学中。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学科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方法,其改革力度不大。教学过程重知识灌输,重作业量布置,重教学时间占用,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重,造成课堂教学效益不高。针对这种状况,我校1999年正式申报省级科研课题《初中课堂教学效益性机制构建的实践与研究》,并在省教育规划办公室正式立项。在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一个力度较大的措施就是聘请富阳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钟志农老师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团体心理辅导的特点、原则和方法。从而达到促使教师主动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课题研究中的一个主要思想就是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使学生学会、会学。团体心理辅导课最大特色就是其活动性,提倡主动、参与、尊重、合作、趣味、鼓励,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力求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我校的课堂教学正是在逐步利用团体心理辅导方法进行改革尝试的,如语文教学的"非指示性"教学实验,数学教学的自主性培养研究等。在市教研室钟志农老师的指导下,我校吴文旦老师的
社会学
科教学的学生学法研究,包含着浓厚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成分,取得了显著成绩,获得了浙江省社会学科学生学法研究课题一等奖,我校还承担了全省社会学科学生学法研究现场会。
郁达夫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来,“三化”的实践与研究已初见成效。一方面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围绕课题,我校取得了以下成果:郁达夫中学心理辅导站被评为杭州市合格站;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2000余人,建立了心理档案;《教师行为优化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初中生品德内化的途径探索》课题,分别在全国、富阳市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团体心理辅导录像《长大的感觉》、《我喜欢》分别获得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录像课评选一、二等奖;在富阳市级以上发表获奖论文30余篇。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科建设、德育工作、艺术教育、校园文化建设重要部分,促进了这些工作的健康运行,其教学质量名列富阳市首位。
五、讨论与建议
经过十年的艰苦探索,郁达夫中学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深刻领悟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整个学校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还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深化和提高。
1、进一步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本研究是在教师心理和行为优化、学生心理品德内化、教学方法同化方面作了探索,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还需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是隐性的、间接的,其教育效果不是短期内能够看到的。所以,无论是学校行政部门干部还是教学一线教师,都应更多的重视和研究。
2、加强“衔接点”的研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是隐性的、间接的,但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素质、德育工作、学科教学之间应有合适的"衔接点"。我们必须在找出“衔接点”上下功夫,使相互之间的关系具体化、明朗化、程序化,有便于更具体、更科学地操作。
3、 扩大“辐射”范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学校整体工作的影响不仅仅是这三个方面。它本身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深化。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让教师人人都能成为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辐射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学校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要超出学校“围墙”,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结合起来,构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网络。只有全方位的辐射,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深入,促进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良好的心理氛围中不断体验、不断成长,达到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
注释:
① 胡宏保《中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学生心理教育必须注重整体性和全面性》,载于《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第115页,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
②林祟德《教育的智慧》,第265页,开明出版社出版,1999.1。
③《心理百科全书》,浙江教育出版社,第384~388页,《教育大词典》第443页。
④袁华滨 《中学教师教学效能感与A型性格、教学效果的 相关性初步研究》导师黄希庭教授,来自http://www.lzez.com/jslw/yhb。
⑤项宋萍《罗杰斯的心理研究方法》,载于《心理科学通讯》,1998年第5期。
⑥ [前苏联]达尼络夫,叶希波夫著《教学论》,第38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参考资料:
1、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1
2、林祟德《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1999.1
3、吴中任《中学教师心理素质研究与养成训练》,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7
4、杭州市教科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9
5、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3
6、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出版社,2000.1
7、张冬梅《论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关系》,载于《河北师范大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4第90-93页。
● 课题指导:钟志农、孙义农、周红五
● 课题组组长:任张才
● 主要成员: 盛志军(执笔)、苏立军 、张英飞、张利鹏、金良富
上一页 [1] [2] [3]
上一页
[1]
[2]
2
/
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上一篇:
巧用信息技术,实现学科整合
; 下一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几个概念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百度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谷歌
栏目更新
淘宝
栏目热门
高级搜索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优势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
帮助中心
|
WAP
| |
【推荐网站】:
小题大做
|
好米店,买到就是赚到!
版权所有:
EDUY.NET
© 2006-2050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阳光数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6-2050 阳光数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4006877号